校园中的每一个班级,几乎都有一两名学霸。在32中的初中三年级5班,16岁的阮星就是公认的学霸。不过这位学霸却有的特别:身高1.1米,天天拄着双拐上学。同学们说,一块玩耍时,大伙低头伴随她;一块学习时,大伙只有抬头仰望她。
袖珍学霸是如何炼成的?秘密就在母亲为她订制的“矮人屋”,让她充满动力向着“高人梦”奋发学习。
几乎每科都能拿第一
昨日中午12时,阮星背着书包,拄着拐杖回到家,熟练地在厨房炒了两道素菜,迅速解决午餐后,便立即拿出书本复习。
阮星因为先天性肢体残疾,不只只有1.1米高,连走路也得倚赖双拐。但在同学们眼中,阮星却颇有的厉害,由于这个小个子女生是学霸。
阮星的同桌李煜说,阮星是学校最矮的同学,但成绩却在进校后让大伙刮目相看,几乎每一科都是1、。该校学生处主任韩雯娟说,三年下来,阮星的成绩在全年级几乎稳居前三名。李煜说,阮星平常一直非常低调,但每次考试后公布成绩,大伙都不由地一次次惊叹,也非常不错奇她是如何学习的?
小学六年级了解长不高了
阮星告诉重庆晚报记者,她的哥哥叫阮福,比自己大三岁,也患有同样的疾病。兄妹两个从小就一块训练用拐杖,再杵着拐杖一块上学。
阮星的母亲黄国娟说,当她发现阮星也患有和她哥哥一样的疾病时,她期望女儿能晚些感觉到残疾带来的痛苦,因此与阮福说好,尽可能不要让阮星了解自己患上了什么病。
阮星说,在她小时候的记忆中,自己只不过腿脚有的不便捷,用母亲的话来讲是“长大了就好了”,因此阮星天天盼着自己长大、长高。
但四年级一开学,阮星就感觉不对劲了:小伙伴们经过一个暑假纷纷变成高人,而自己身高仍然不足1米;到小学六年级时,同伴的个头与我们的距离愈加大,班上只有自己还穿着儿童服装。
“那时我才了解自己得了长不高的病,感觉自己非常气馁,不了解如何面对长大。”阮星说。
母亲为她订制矮人屋
阮星说,马上步入初中的那一个暑假,母亲携带自己和哥哥搬入了一套单独的出租屋。
阮星指着这套有的老旧的屋子告诉重庆晚报记者,现在这个屋子住着自己、继父、哥哥、母亲。搬进去后,阮星发现母亲竟下了非常大的工夫———厨房灶台只有50厘米高,自己和哥哥的书本可以放在低矮的书厨上,热水器几乎修在了地上,甚至还给自己和哥哥订制了地铺作为床铺。以前写作业时,常常把作业本摆在腿上写,在这个新家,母亲给兄妹两个筹备了两块磨得光滑的木板作为专用课桌。
阮星说,在这个新租的屋子里,自己可以做饭、写作业、做家务,兄妹两个还打趣地把这里称作矮人屋,但母亲和继父在家做饭、洗衣不能不努力弯腰。摆摊卖副食的母亲,首次一本正经地告诉兄妹两个,第一要把自己当成正常人看待,才能更好地前进。
2011年,13岁的阮星拄着拐杖、背着书包踏入32中时,她感觉自己就是一个正常人。
优秀成绩让她成高人
阮星说,自己和哥哥身高都是1.1米,两人约定将来要比赛学习争当第一,所以两人放学回家后不会碰电视、看小说,而是一块做作业、复习功课。“那时候,电脑游戏、智能手机非常时尚,但由于和哥哥比赛学习,大家过得特别有趣。”阮星说,一次次比赛中,自己和哥哥日渐都成了同学口中的学霸。
阮星说,上初中以来,有不少同学都找自己请教功课,给同学们讲题的那一刻,自己好像有了当“高人”的感觉。
阮星说,哥哥目前已步入重庆邮电大学,他的同学都非常尊重他,哥哥甚至当上了一家企业的微博管理员勤工俭学,自己也计划循着哥哥这条路,在学习中找到存在感。
梦想给母亲设计新家
阮星说,其实我们的日常不光只有学习。她拿出一本画册,里面全是她的彩铅画。她说自己学习之余,最大的乐趣就是静下心来画画,由于平常不逛街、几乎不外出,手中的画笔能让她感觉世界的漂亮。
她说,自己期望有一天能学习美术,做一份与美术、设计有关的工作,亲手给母亲设计一个全新的家,一个让母亲不需要低头刷碗、做家务的正常的家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