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同学们,我先占用几分钟的时间,介绍一下批注的种类,然后,时间就交给你们,请你们来对《囚绿记》进行批注,之后进行自由讨论。”不久前,记者到北京一零一中学,听了几节“构建自我学习课堂”的示范课。这是语文课堂上,老师的开场白。
老师介绍:针对《水浒传》,金圣叹批注,“《水浒》只不过写人粗卤处,便有很多写法。鲁达粗卤是性急,史进粗卤是少年任气……”这是比较性批注;针对《欧也妮·葛朗台》中的“老头儿身子一纵,扑上梳妆匣,宛若一头老虎扑上个睡着的婴儿。”有读者批注,“这么‘灵敏’的身手看上去与年岁不符,实则与其见钱眼开、见利忘义的本性相符。”这是感想式批注。
“除去这两种批注以外,还有质疑式批注、联想式批注,同学们一会儿在对《囚绿记》这篇文章进行批注的时候,可以质疑,可以比较,也可以感伤,可以自由选择批注的形式,可以用眉批、尾批等等。”在老师的启发下,同学们开始了近20分钟的自由阅读和批注,然后,在随后的20分钟内,同学们彼此推荐着自己对文章的理解和不同角度的批注,有看法的一致,也有看法的碰撞。
一节40分钟的课堂内,老师占用的时间不足10分钟,大多数的时间留给了学生,让学生充分阅读、充分推荐看法。
英语课的自我学习技巧则更为有趣。
上课了,老师什么都没说,先在PPT上打出3个句子,让学生察看何为被动语态,然后给出语境,让同学们总结什么时间用被动语态。之后,老师便设定一个主题情境“节日”,让同学们分成几个小组,试着用被动语态,看什么小组用的被动语态多,而且正确,什么小组就获得最后胜利。
这两节课就是北京一零一中学拓展自主学习课堂探索的一个缩影。
所谓自主学习是一种生成性学习模式,是学生在学习计划控制下,通过教师的启发引导,凭着自己学习力自觉完成课堂任务。进行如此的教学改革目的非常不错,但过程却并困难,需要达成三个要紧的转变:
“第一是师生教与学观念的转变。”北京一零一中学副校长程翔介绍,“教学的本质是教学生能学、想学和会学,学生上课不是听老师怎么样讲,而在教师引导下自己主动地学。”
还有师生角色的转变。程翔说,“传统课堂上,教师是常识的传授者、课堂的控制者,是主角;在自主学习的课堂上,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、促进者、引导者、服务者,是配角,要舍得把时间、自由和个性还给学生。”
当然,老师们还面临着课堂模式转变带来的挑战,传统的课堂是“预设—讲述”,学生以直接学会结论(答案)为目的,对课堂内容缺少亲身体验和内化。自主学习的课堂是“预设—生成”,目的是在学习过程中得到提升,学生需要亲身体验,深度参与,达成内化。
记者获悉,以北京一零一中学为代表的一些出色中学,都已进行如此的探索与实践,尽管艰难,但由于秉持着如此的共识,探索脚步一直前行“教是为了不教,可以激起学生达成自我教育,才是真的的教育。”